- 新冠疫情 , 尤其是第五波危機 , 對你們的服務對象有甚麼影響呢?
從本港自2020年1月錄得第一宗新冠病毒陽性個案起,疫情至今歷經約三年,共經歷了五波疫情,當中以第五波疫情最為嚴重。第五波疫情於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達到疫情高峰期,於2月28日至3月6日,一星期共錄得300,303宗確診個案[1]。當時港大醫學院推算,全港約有440萬人已感染新冠病毒,佔本港人口的56.5%(本港人口在2020年為約748.2萬)。
在疫情下,中心服務的基層約19000名會員中有近六成確診,而九成基層低收入街坊面對失業、開工不足的情,有人三餐不繼,有人欠租流落街頭。疫情期間弱勢和基層人士因缺乏充足抗疫裝備和消毒物品,往往處於最危險和最不利的境況。疫症嚴重打擊經濟活動,基層工友失業及開工不足問題嚴峻,清貧學童停課期間更缺乏學習物資,難以獲得平等學習機會。本會聯繫社會上各個有心人,展開以下扶助工作:
- 向貧窮人士分發超過800,000份防疫保護物品 ,並發放相關防疫資訊予逾13,000名基層人士
- 向逾8,000名疫症下處於貧窮人士提供緊急食物劵和超市現金劵,支援基本生活所需
- 向超過1,200位缺乏電話和上網設備的基層學童提供相關學習物資,確保他們在停課期間能繼續參與網上授課和學習活動
- 在疫症下為超過100位基層婦女創造就業機會,組織她們製作8,000個手造全棉口罩,並贈送予有需要的基層人士
- 聯繫專業消毒公司,為逾1,000戶居於籠屋、板間房或劏房等不適切居所的住戶,展開家居消毒和殺菌工程
- 聯繫500多間公司和個人善長捐助金錢和物資予有需要人士
- 進行多項社區調查研究,發掘弱勢社群在疫症下的境況,呼籲公眾和當局正視他們的困境,包括: 基層家庭抗疫的困難、停課下清貧學童的學習需要、疫症大流行下的種族歧視和排外行為、無家者及其他身處惡劣居所住戶的生活問題等等。
2. Community Support Platform (CSP) 如何幫助SoCO應對服務對象突然激增的需求?
CSP幫助我們快速募集資金為有需要的兒童和家庭提供電腦、上網卡等最有需要物資 。
我們可協助街坊解決燃眉之急,讓基層劏房兒童可在家中上網課,不影響學業,此外因為平臺的影響力,部分機構看到相關善舉,亦主動為本會提供二手電腦或上網卡等物資,以幫助更多的人,讓愛可以延續。
3. 你認爲SoCO服務對象在新冠疫情後的中短期需求是什麽?
中短期需要:因中心非政府資助,疫情下,中心的捐贈受大幅影響,現時中心的營運亦因捐贈額不穩定,急需資金維持中心運作,以繼續服務超過5000個貧窮戶,19000名會員。
長遠需要:為兒童和家長提供全方面和持續的服務,從兒童學業、潛能發展、情緒輔導、生涯規劃等到家長的情緒輔導、就業和管教技能提升等。處理基層兒童的跨代貧窮問題,協助基層兒童向上流,家庭脫貧。
4. 社福機構在香港並不是最輕鬆的工作——社福機構通常缺乏資源、與商業公司相比工資相對較低、工作時間長等。是什麼促使你投身社福機構?你為什麼選擇加入SoCO呢?
希望可以發揮社工專長,協助本港最弱勢群體。因居於劏房的貧窮兒童、新移民家庭、單親媽媽、有特殊教育需要的SEN兒童和照顧者等為SoCO的主要服務群體,有助於本人發揮專業知識,協助他們。
SoCO作為社區工作的龍頭,除提供直接服務外,亦積極組織街坊,倡議扶貧政策改善,以最大效力協助基層市民。此外機構有較強的動員力和組織力,服務開展的彈性及為街坊提供貼身與完善的服務,在業界亦首屈一指。
5. 在SoCO工作期間,你最引以為傲的一件事是什麼?
當我們在前線工作中發展基層市民的需要和服務不足時,可積極開展相關服務彌補現行支援服務的不足,同時亦可就相關問題組織街坊進行調查研究,倡議政府進行政策改善。例如本會給本人很大的自由度在開展SEN服務和倡議SEN政策。
6. 當工作變得非常具有挑戰性和困難時,是什麼讓你繼續堅持工作?
看到街坊們對中心的歸屬感,看到他們最無助時當職員和中心為家,和我們一起共同努力改變現狀。SoCO最值得驕傲的地方是,所有留下來的同事都很有熱忱和很強的工作能力,大家打心眼里有一鼓韌勁,無論在如何困難的時候,內心都懷有希望與憧憬,不放棄,堅持與弱勢街坊同行。